返回首页 中文版 English Français联系我们
国家级A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

人文掌故

2014-03-22 15:21:48作者:

 由于唐模村雄厚的经济基础加上环境清净幽雅,是读书的好地方,这里又有着读书的好传统。故而人杰地灵,文风鼎盛,代出名人。如康熙年间许承宣、许承家,同胞兄弟皆考中进士,亘古罕见,朝廷为之竖“同胞翰林”石坊以示表彰。许承尧,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翰林。徽州一带流传有“连科三殿撰,十四里翰林”之佳话,而在唐模一村就出了三个翰林,足见此地文风之盛了。
    
这里择要做一点介绍:
汪思立
   据明代汪道昆《太函集》记载,汪思立为唐越国公汪华后人,原居旌德,排行十二,生于唐贞元五年。受父之命与唐模程氏结百年之好,遂迁居唐模。成为汪姓迁歙始祖,并对唐模的形成发展起到关键作用。他迁居唐模后,以植树选址选风水的方式建造家园,对后人对唐模村整体的营建起重大影响,以至于到现在还保存有风水理论贯穿的整体村落部局。他用以选址所栽银杏树现在还健在,成为为数不多的千年“活化石”,也成为了千年古村历经沧桑的见证。
   汪思立博学多才,精于天文地理。晚年在歙北灵山建有草堂,过着闲云野鹤般的隐居生活,享年八十二岁,与其妻程氏合葬于灵山之麓。

许承宣
许承宣,号力臣,康熙丙辰年(公元1576年)考中进士,曾先后任庶吉士、翰林院干事、工科给事。奉旨到扬州五塘关审案情,清查官方是否有对百姓增税现象,深受群众欢迎。
   康熙二十年(公元1610年)在陕西掌管工程时,许承宣为当地百姓请命,做了六道函报上承内阁,如查荒丁、盐丁、民丁之粮食,请求内阁减免国税,百姓受益,拯救了千万人,以至陕西一带百姓尊称他为“许恩”。
   许承宣一生酷爱诗文,笔耕不挫,著作有《宿影亭诗文集》、《青岑》、《西北水利议》等。

许承家
   许承家又名师六,号来庵,许承宣之弟。随父亲居住扬州。康熙乙丑年(康熙二十四年)考中进士,官编修。此时父母年老,他辞职回家,同大文豪魏禧、程邃、许楚往来密切,饮酒、作诗、唱和,与兄并有才名,成名为当代才子。有一诗人王士慎作诗,其中有一句“云间洛下齐名士”此句赞美许氏兄弟两人.许承家有当代文豪之称,他著有《散词诗文集》.将门出将士.许承家之子许昌龄,字眉,官任刑部主事,也有才学,著了《碧摩阁集》等.孙子许迎年,字谷土,号荔,寅辰年(公元1700年),做了内阁中书.他博学古人之诗词,著有《槐树之抄》.直到乾隆年间承家之子孙仍然任官职。

许承尧
许承尧(1874--1946),曾单名芚,际唐,一字芚公,号疑庵。唐模村人。近代著名诗人、方志学家、书法家、文物鉴赏家。
   许氏为唐模大族,许承尧祖父许恭寿(字品三)为蒙学塾师,父亲许学诗(字雅初),曾经在江西经商。许承尧自幼聪颖好学,十六岁为徽州府贡生,二十一岁中光绪甲午科举人。曾师事著名学者汪宗沂(时掌管紫阳书院),与同学黄宾虹、汪鞠相交甚好。1904年,许承尧考中进士,点入翰林,为庶吉士。旋告假南归,返乡创办新安中学堂、紫阳师范学堂。后因秘密组织旨在废除君主推行新学的“黄社”而被告发,遂辞去二校监督之职,回京销假。安徽巡抚冯煦奏称:“皖南学务以歙最早,歙县兴学,则自许氏。”故而许承尧得以重入翰林院任编修,兼国史馆协修。辛亥革命后,应皖督柏文蔚聘,任全省铁路督办,筹建芜(湖)屯(溪)铁路。不久,柏文蔚等讨袁失败,许便去职。后随甘肃督军张广建(皖人)入陇,先后任甘肃省府秘书长、甘凉道尹、省政务厅长、渭川道尹等职。1924年辞官回京,同年由京返歙。自此,许承尧遂绝迹仕途,息影家园,以著述终老。
许承尧一生刻意为诗,造诣深湛。其诗“初学长吉、义山,继乃由韩入杜,冀窥陶、阮。于宋亦取王半山、梅圣俞、陈简斋。明、清二代,时复旁拮。无偏嗜,故无嗜肖。”同时,他还深受龚自珍、黄遵宪的影响,主张走诗歌革命的道路。其诗思渊虑微,悲愤深广,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民族灾难特别深重之时的爱国情怀。在艺术上,其诗托意渊微,别开生面,以科学知识入诗, 以俗语、译词入诗,体现了“诗界革命”的精神和近代启蒙的气象。《光宣诗坛点将录》将其与周达(梅泉)合列为“地空星小霸王周通”,评曰“疑庵诗,风骨高秀,意境老湛,皖中高手。”其诗集名《疑庵诗》,马其  、陈宝琛曾为之作序,晚年经其手订,有十四卷本传世。
1932年至1936年,他参与《安徽丛书》的编刊。后因抗日军兴,该丛书出至第六期而中止。1933年,他倡议重修《歙县志》,并被共推为总纂;经过三年努力,修编完成。该志十六卷,搜集广泛,考订精亥,为方志之杰构。许承尧在长期治学中,尤其在辞官返乡之后,主纂《歙县志》之余,广事搜讨,延续十余年,完成《歙事闲谭》一书,和他主纂的《歙县志》一起,成为后人研究“徽学”的宝贵资料。另撰有《疑庵文剩》、《疑庵随笔》、《疑庵藏书画录》、《疑庵日记》、《<蕙谙阁诗集>评点》 ,辑有《新安佚诗辑》、《明季三移民诗》等。
许 以 诚
    据《世界文库》一书记载,许以诚,号许翁,明末清初人。他不仅是个孝子,而且是位造福于民的典范。明末是徽商兴盛时期 许以诚是徽商中巨富人士,他拥有三十六家当铺(俗称三十六典),家存万贯之时,因母亲年老有赴杭州西湖游览之愿,因当时交通不方便,为报答慈母之恩 花了一大批钱财在许氏文会旧址进行扩建,模仿杭州西湖的式样造人工湖。堆筑堤坝,造楼台亭阁 人工植树进行美化环境。经三年零六个月才竣工,实现了母亲的愿望,此事名扬四方,民间相传至今.许翁为民间做了不少好事,他捐资购买了三百余亩田赠送给许氏祠堂,由族长主持出租收租事宜,每年将稻谷发放到寡妇及无依无靠的贫民,不分老少每人领取三担六斗谷子(约230公斤).他还捐资办学,本村儿童实行免费入学,学校一些支付(包括老师的薪金)全由他投入, 对师资要求严格,聘一些学历高,素质好的教师任教,自任校长 ,每到年终进行一次全面鉴定。好者留, 次者辞。 唐模村民欲学求知蔚然成风,读书做官论的封建思想极为浓厚,也是其发展成为徽州文化史上一颗明珠的原因。
    许翁对唐模村的人文景观上立下了汗马功劳。 从村头到村尾有不同形式的桥共有十座,各有特色,从沙提亭(俗称八角亭)蜈蚣桥到村尾的石桥头(地名)造型各异:有的象蜈蚣,有的象玉带,有的单孔,有的双孔,有的平板,有的突起—-这些都是他亲临现场与能工巧匠辛勤劳动的结晶。


责任编辑:唐模

微信公众号
扫一扫 邂逅唐模

版权所有@安徽省旅游集团 唐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
地址: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唐模景区 电话:0559-3548888/3539091 传真:0559-3539091
新浪官方微博:tangmoweibo@sina.com 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。邮件地址:1850110046@qq.com
部分图片、文字来源于网络,如若侵权,请联系本网删除。 皖ICP备12015800号-1 技术支持:黄山时亿网络